一碗青海拉面如何“拉”出民族團結(jié)同心曲?
“啪!啪!”面團擊打案板發(fā)出脆響,廚師手腕輕抖,面條在翻飛中粗細均勻地延展開來……4月11日下午,由青海省商務(wù)廳和民族文化宮共同主辦的“面面相談美美與共”拉面訪談活動在京舉行。兩位拉面師當場展示技藝,十余位嘉賓帶著“青海拉面”的故事而來。

故事里有青海拉面的悠久歷史。“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喇家遺址曾出土‘世界第一碗面’,塵封4000年,其形態(tài)依舊清晰可辨?!鼻嗪J≌畢⑹率姨丶s研究員馬有義介紹,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yǎng)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diào)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青海拉面,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寫照。
故事里有青海人勇闖天下的精神。很少有人知道,青海拉面居然“生”在廈門。青海省海東市就業(yè)局四級調(diào)研員馬金星在發(fā)言中提到,20世紀80年代末,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的幾個農(nóng)民到廈門開拉面館,起初當?shù)厝瞬涣晳T西北風味,拉面館生意不好。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福建人喜歡煲雞湯,就大膽地在牛肉湯里加入雞肉,湯頭更鮮美,來吃面的人變多了。此后又根據(jù)當?shù)厝丝谖对跍锛尤氘敋w,慢慢地,這碗面在廈門立住了腳。
故事里有青海人“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的夢想。以廈門為起點,幾十年中,青海拉面已在國內(nèi)337個城市落地生根。來自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馬正彪,在廣州靠拉面起家,如今他名下的“大美西北”餐飲在全國已經(jīng)開了80多家門店,2000多名員工來自20多個民族,“大家一起努力,過上好日子”是馬正彪的心愿。他當天在訪談活動中講了一個例子。2019年,來自青海玉樹的扎西加入“大美西北”,短短幾年就當上一個分店的店長,在廣州買房結(jié)婚生子,過上了他夢想中的好日子。來自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韓索力么乃,12歲跟隨父母到武漢,如今已經(jīng)擁有了10家化隆拉面連鎖店。他通過傳手藝、幫開店、帶經(jīng)營“一條龍”服務(wù),幫助家鄉(xiāng)400余人脫貧,還在武漢市民宗委的支持下,建起了青海籍各族群眾湖北就業(yè)服務(wù)站?!耙蝗烁徊唤懈唬蠹夜餐辉2攀歉弧?,韓索力么乃動情地說。

故事里有青海人回饋“第二故鄉(xiāng)”的善行。散落在337個城市的20萬青海拉面從業(yè)者,扎下腳后,積極反哺當?shù)?。自媒體行業(yè)從業(yè)者閻京生講述了“一碗愛心拉面溫暖一座城”的感人故事: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的馬志華2006年來到山東威海經(jīng)營拉面生意,在當?shù)卣块T的幫助下,順利解決證照辦理、孩子入學、就醫(yī)問診等問題,工作生活逐漸上正軌。收獲了溫暖的馬志華也想傳遞溫暖。2016年,他發(fā)起讓環(huán)衛(wèi)工人免費吃拉面的公益活動,如今,“愛心拉面”驛站遍布威海大街小巷,百余家拉面館響應(yīng)加入,近十年間共奉獻愛心拉面13萬余碗。馬志華2019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稱號。
故事里還有青海拉面在海外傳播中國好聲音的努力。青海省工商聯(lián)副主席、青海省拉面產(chǎn)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馬麗萍當天介紹,截至去年底,海外已有72家青海拉面店。來自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韓大吾地開在馬來西亞的店就是其中之一。店里的10名員工,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敘利亞、印尼等多個國家?!拔也欢⒄Z,大家平時用手比劃,溝通得也不錯?!表n大吾地說,來自巴基斯坦的員工特別喜歡中國文化,想學著做拉面。韓大吾地從和面、揉面一點點教起,如今他在馬來西亞的第二家餐館幾個月后開業(yè),巴基斯坦員工即將圓一個面匠的夢。此外,他的餐廳采用開放式廚房,拉面制作過程中,很多客人都跑來拍照打卡,邊拍邊贊嘆“中國功夫太厲害了!”“我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通過這一碗拉面來了解我們青海,了解中國?!表n大吾地說。
4000年前那碗卷曲纏繞的青海面條,穿越時間,跨越山海,融合不同地區(qū)民眾的味蕾,傳遞各民族情感相親、守望相助的故事,已成為一碗團結(jié)面、致富面、和諧面……(完)(《中國新聞》報記者劉軍報道)

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17:26:22
- 2025年04月04日 09:20:49
- 2025年03月30日 17: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