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李鬼”老字號壞了營商環(huán)境

分享到:
分享到:

別讓“李鬼”老字號壞了營商環(huán)境

2025年04月25日 15:44 來源:北京晚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辛音

  普通的服裝鞋帽產品,卻要仿冒某老字號品牌;做殯儀服務的公司,惡意搶注老字號關聯商標……4月23日,《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2021-2024)》發(fā)布,顯示知識產權案件類型呈現高度集中態(tài)勢,商標類案件占比超過50%,其中涉老字號保護案件尤為突出,包括商標被惡意搶注、品牌被攀附“搭便車”、傳統(tǒng)技藝被仿冒等問題。最高檢同日發(fā)布的典型案例中,也有一起假冒北京同仁堂商標制造安宮牛黃丸,并通過網絡銷售的案件。

  傍老字號是因為老字號自帶光環(huán),“啃老”背后是不勞而獲的算計。北京老字號企業(yè)數量多、分布廣、名氣大。受利益驅動,侵權“李鬼”不在少數。除了西城檢察院白皮書披露的案例外,近年來,還有不少市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被花式“啃老”。2021年2月19日,張某某等8人假冒全聚德烤鴨案引發(fā)關注,黑作坊里堆滿了仿冒的全聚德外包裝;北京自2022年下半年開展的一項整治侵害老字號權益行動中,共認定46家店鋪傍蹭“西四包子鋪”……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獲評老字號,是因為其傳承發(fā)展經歷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淀,其產品和服務隨著時代的進步守正創(chuàng)新,其商業(yè)文化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認同。尤其是京城老字號里,都有獨特的京味兒。試想,當外地消費者買到假冒全聚德烤鴨,千里迢迢背回老家與親友共享,卻發(fā)現還不如當地街頭烤得好吃,對老字號口碑是多大的打擊;當消費者誤以為網上買到的假冒產品出自北京同仁堂,對老字號的聲譽是多嚴重的損傷。無論仿冒技藝、貼牌產品還是搶注商標,都稀釋了老字號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辨識度,既侵害消費者權益,也擾亂市場經營秩序。

  啃老字號者是營商環(huán)境的蛀蟲,守護老字號必須向侵權行為亮劍。從查處46家變味的“西四包子鋪”,到抓獲制售假冒全聚德商品的犯罪團伙,再到去除殯儀服務公司門店招牌上的“中華老字號”字樣等,無不彰顯對蛀蝕老字號知識產權行為零容忍的態(tài)度。但侵犯老字號知識產權問題仍舊頻發(fā),尤其是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迅猛,使得侵權行為呈現出花樣翻新、隱蔽性強、跨區(qū)域等特點,加大了監(jiān)管難度。對此,監(jiān)管部門應強化全鏈條保護,通過加強源頭治理、嚴格篩查傍名牌行為、建立防范惡意搶注制度等措施,進一步為老字號筑牢法治屏障。老字號企業(yè)也要主動作為,加快品牌標識、核心技術與技藝的知識產權布局,以品牌升級反制各類侵權行為。

  老字號不是任人啃來啃去的唐僧肉,而是需要精心守護的匠心與文化。幫助老字號不被“啃老”,才能守住老字號安身立命的根本,讓更多老字號在新時代煥發(fā)生機。(北京晚報)

【編輯:曹子健】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