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兩岸經濟高度互補 “脫中入北”荒唐虛妄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電 題:兩岸經濟高度互補 “脫中入北”荒唐虛妄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美國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沖擊全球,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臺灣自不能幸免。民進黨當局日前提出所謂投資“脫中入北”作為因應,相關言論實屬荒唐。兩岸產業(yè)互補性高,臺灣切斷與大陸深度嵌套的產業(yè)聯(lián)系有害無益;尊重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深化兩岸產業(yè)合作方為正道。
所謂“脫中入北”,指“臺灣與全球北方的民主國家組成聯(lián)盟,以在全球布局中持續(xù)確保優(yōu)勢”。須知,中國大陸擁有超大規(guī)模市場和完備產業(yè)體系,正吸引全球搶進,民進黨當局卻抱守兩岸對抗的意識形態(tài),重彈“非紅供應鏈”老調,一系列充滿政治算計的操作難以為經濟復蘇找到出路,只會制造新障礙。
強行所謂“脫中”違背經濟規(guī)律。臺灣是外向型經濟體,大陸是其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基于市場規(guī)律,兩岸經貿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深度互補體系。去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卻強行推動高科技等產業(yè)與大陸“脫鉤”,使得臺商的產業(yè)布局備受干擾,企業(yè)競爭力不斷下降,恰證明以大陸為敵的意識形態(tài)不斷作祟,民進黨當局的“回旋鏢”只會傷害臺灣產業(yè)。
民進黨當局為減少對大陸依賴推出的“新南向”政策,斥巨資鼓動臺商投資東南亞,卻只換來對“新南向”地區(qū)出口占比逐年降低、對大陸貿易依存度仍高,更有臺商繞了一圈返陸投資,只因更看好大陸市場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事實一再表明,具有高度互補性的兩岸經濟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兩岸貿易額去年同比增長9.4%,彰顯兩岸經濟往來在持續(xù)加強而非削弱。
所謂“入北”更是荒唐。民進黨當局近年“押寶”美國,謀“獨”居心昭然若揭,為臺灣經濟帶來的潛在風險在此次關稅“風暴”中顯露無遺。當島內半導體產業(yè)支柱臺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將成“美積電”之時,民進黨當局拱手相讓、充分配合,卻對產業(yè)空心化隱憂避而不談;當所謂“對等關稅”靴子落地,民進黨當局交高額“保護費”的“政治投名狀”未能換來想象中的稅額減免,“教科書式的投降”一再暴露其“媚美賣臺”本質。
近年,臺當局更企圖讓臺灣以所謂“主權國家”身份拓展對外空間,違背國際社會一個中國原則,因此無法加入區(qū)域自由貿易協(xié)定,面對關稅沖擊,處境越顯脆弱。遺憾的是,大陸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等機制為臺灣提供關稅優(yōu)惠,本是促進兩岸經貿合作、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的重要舉措,卻被民進黨當局抹黑為“糖衣毒藥”,使得大陸不得不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顯而易見,所謂“脫中入北”的荒唐邏輯不僅對挽救臺灣經濟無濟于事,反將加速其邊緣化。當前形勢下,臺灣如能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新加強與大陸的經貿合作關系、重拾兩岸共同市場機遇,無疑是應對外部風險的最佳選擇。只是不知民進黨當局何時才能認清這點?(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30:11
- 2025年04月12日 18:58:11
- 2025年04月12日 16:24:04
- 2025年04月12日 16:12:07
- 2025年04月12日 16:05:03
- 2025年04月12日 16:03:05
- 2025年04月12日 15:59:40
- 2025年04月12日 15:18:16
- 2025年04月12日 14:45:35
- 2025年04月12日 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