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寞琰新作《虎溪山下》書寫家族故事展現(xiàn)凡人微光
中新網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應妮)五歲失怙,家徒四壁,做過泥瓦匠,險些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這是“85后”作家蔡寞琰的童年。很多人好奇,為什么一個人歷經傷害卻始終勇敢,飽受磨難卻心懷希望,直到蔡寞琰寫出《虎溪山下》的故事。今年四月,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剛上市一周就沖上相關平臺新書熱銷榜前列。

從2017年至今,蔡寞琰已在各類非虛構新媒體平臺發(fā)表了逾百萬字的作品。作為執(zhí)業(yè)律師,他白天工作,晚上寫作,寫不被看見的困境與苦痛,寫真實可觸的人間百態(tài),也寫自己渴望逃離的童年。
作為一部非虛構長篇小說,《虎溪山下》完整記錄了蔡寞琰曾祖父的一生和一個家族百年間的興衰變遷史,其中既有家國大義,亦有兒女情長。全書分為“虎溪山下”和“人事浮生”兩個部分。上篇是關于曾祖父德秀和三位愛人的人生故事,下篇則收錄了蔡家的祖輩、父輩、蔡律師本人,以及上篇幾位“支線人物”的離合際遇。
戰(zhàn)爭、疫病、社會動蕩接踵而至,書中人物面臨著生活的重重磨難。曾祖父德秀雖出身富家,卻有感于國難當頭,不愿安穩(wěn)消磨一生。他早年抗婚離家,成為湖南第一批新學師范生,后又學醫(yī),投身革命事業(yè)。德秀的三位夫人,發(fā)妻獨守有名無實的婚姻,為了心中摯愛奉獻一生;丫鬟素貞受愛人感召投身革命,為家國犧牲卻無憾無悔;婉英為愛遠走千里,在虎溪山下建醫(yī)館、開女科,開風氣之先。她們如同時代洪流中的微光,即便身處困境,依舊以各自的方式頑強地綻放光芒。這樣的家族故事,是普通人在歲月長河中留下的堅實腳印。
以“非虛構”方式書寫家族故事,有些人或許會有些忌諱,難以做到“不虛美,不隱惡”,蔡寞琰卻很坦蕩:“我想過將曾祖父的故事寫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說,但曾祖父的小女兒——我的姑奶奶卻告訴我,他們那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理想是真實的,熱血是真實的,獻出的生命是真實的,有很多人沒有被歷史記載,但他們仍然真實地一往無前。因此,他們應該被真實地記錄,讓今人有機會看到,一百多年前的年輕人是怎樣活著的?!?/p>
蔡寞琰在書中毫無保留地袒露了自己的成長歷程,祖輩在虎溪山“留的東西”成了他直面困境的一束微光:曾祖父留下的“詩書傳家不止,積善行德無盡”的家訓,祖父在日常點滴中的言傳身教,讓他從最初對所謂“家族傳承”的懵懂,到歷經風雨后的深刻理解,憑借家族賦予的精神力量,完成了自我成長與蛻變。(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7日 00:07:31
- 2025年04月16日 14:58:02
- 2025年04月16日 11:28:01
- 2025年04月16日 09:44:22
- 2025年04月16日 09:39:50
- 2025年04月16日 00:04:50
- 2025年04月15日 19:18:42
- 2025年04月15日 18:24:08
- 2025年04月15日 15:18:41
- 2025年04月15日 10: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