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陜西五棵五千歲的“時光見證者”:春風染新綠 年輪藏文脈
中新網(wǎng)西安4月6日電 題:探訪陜西五棵五千歲的“時光見證者”:春風染新綠 年輪藏文脈
作者 李一璠 吳蓓蓓
“五十年了,我與黃陵古柏幾乎日夜在一起,它們是我一生的朋友。平時進行巡山、防火、觀測等工作。與穿越千年風雨的古柏相比,我還年輕,還能再守些年。”75歲的護林員梁元德家中祖祖輩輩都是“守陵人”,他緩步繞行“黃帝手植柏”向中新網(wǎng)記者講述。
近日,記者跟隨“樹載千秋·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國網(wǎng)絡媒體探尋華夏根脈主題采訪活動,走訪西安、渭南、延安、商洛等地,探尋古柏的故事。

每年清明時節(jié),一批批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不遠萬里、奔赴橋山,共祭黃帝陵。在黃帝陵軒轅廟內(nèi),樹齡約5000年“黃帝手植柏”泰然屹立、枝繁葉茂。
“這株‘活文物’靜默矗立見證著時光,更有趣的是,它側(cè)旁一棵小樹茁壯生長,正是由母樹散落的種子萌發(fā)而成,兩代生命同框的畫面生動詮釋著文明傳承的深意。”四川游客徐清感嘆道。
黃帝陵古柏群共有古柏8萬余株,“90后”護林員李騰說:“橋山上不長草的小路是世世代代的護林員們一腳一腳踩出來的,那些曾以為單調(diào)的巡山路,似乎化作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時光甬道。我將繼續(xù)用腳步丈量橋山的每一寸土地。”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秦嶺研究院院長趙忠介紹,陜西是古樹名木資源大省,全國僅有5株5000年樹齡的古樹,均厚植于陜西黃土之中,分別是延安黃陵縣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渭南白水縣的“倉頡手植柏”和商洛洛南縣的頁山古柏。
“黃帝手植柏”的“鄰居”保生柏前,不少游人正在祈求家人健康。五千歲的古柏抖落幾片新葉,隨風飄落于人群中,再一次完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

數(shù)公里外的老君柏則遇上了新鮮事,與老朋友們一同“喬遷新居”。黃陵縣林業(yè)局生態(tài)修復股股長田鵬飛介紹,十余年前,因修建南溝門水庫而采取保護性移植措施,將老君柏移植到距離原址2.5公里外的新址,同時移植的還有生長在老君柏周圍的十余棵柳樹、楊樹等,目的是為老君柏創(chuàng)造熟悉的生長環(huán)境。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離不開精準精細地管護。我們構建起包括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健康監(jiān)測、健康診斷、樹體穩(wěn)固性評價、綜合診斷等內(nèi)容的古樹健康管理模式,為更多古樹‘撐腰’?!壁w忠說。

西行渭南,倉頡廟內(nèi),被譽為“文明之根”的“倉頡手植柏”上,電子傳感器正將古老的“脈動”傳至云端;南至秦嶺,頁山古柏以凌云之姿,彰顯側(cè)柏家族的頑強生命力。
古柏常青,年輪深處傳來文明絮語,是倉頡刻字的窸窣,是岐伯搗藥的清響,是千百代護林人重疊的腳步,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尋根的跫音。鐫刻著五千年文明密碼的“時光見證者”,正以新綠為墨,在春風里記錄當下故事。(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8日 16:44:33
- 2025年04月08日 15:34:57
- 2025年04月08日 14:29:15
- 2025年04月08日 14:03:25
- 2025年04月08日 13:50:26
- 2025年04月08日 13:16:16
- 2025年04月08日 11:28:07
- 2025年04月08日 11:15:55
- 2025年04月08日 10:52:05
- 2025年04月08日 1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