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成都:“藝術游園會”鬧新春 市民大贊“非遺潮年”

分享到:
分享到:

(文化中國行)成都:“藝術游園會”鬧新春 市民大贊“非遺潮年”

2025年02月04日 20: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成都2月4日電 (記者 王鵬)“非遺活了,年味濃了!”4日晚,在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來自內蒙古的游客楊迪看完一場光影藝術秀后贊嘆不已。

  蛇年春節(jié)期間,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以一場“藝術游園會”點亮新春,將非遺、數字藝術、音樂與市集煙火巧妙融合,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場沉浸式的“非遺潮年”,使這里成為了“現象級”打卡地。

  作為游園會的重頭戲,《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秀》首次以數字光影形式呈現非遺魅力。中法兩國藝術家耗時三年,對3000余件傳統(tǒng)皮影進行數字化再創(chuàng)作,通過建筑投影技術,將東郊記憶園區(qū)巨大的工業(yè)遺址外墻化為動態(tài)畫布。

圖為春節(jié)期間,《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秀》吸引游客。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 供圖

 

  東郊記憶運營方東方正火策劃經理胡一婧告訴記者,該作品前期創(chuàng)作歷時3年,是國內第一個非遺皮影數字建筑秀,“我們采集了3000多件實物的皮影,再結合傳統(tǒng)音樂和數字藝術的手法,對皮影秀做了一個整體包裝。”

  記者在現場看到,光影秀以“門”為意象,串聯起《山海經》奇獸、三國故事等場景,配合原創(chuàng)交響樂,帶領觀眾穿梭于虛實交織的“皮影異想世界”。光影變幻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傳統(tǒng)皮影人物登場,市民游客仰頭贊嘆,不斷用手機拍攝。

  夜幕中,自貢非遺彩燈《海底龍宮》與《妙尾生花》點亮園區(qū)。高達8米的“龍宮”燈組以《山海經》為靈感,采用絲架立體造型與LED內透光技術,再現上古神獸的瑰麗傳說;《妙尾生花》則以蜀繡紋樣為設計元素,通過機械裝置讓燈組“尾翼”隨風擺動,宛如靈蛇起舞,呼應蛇年主題。

圖為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的自貢彩燈。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 供圖

 

  春節(jié)期間,“錦官入夢·蜀韻紅樓——《紅樓夢》數字藝術展”在成都東郊記憶園區(qū)亮相,更是吸引了許多游客參觀。該展覽負責人羅崇陽告訴記者,展覽基于原著的情節(jié)內容,以清末畫家孫溫、孫允謨合繪的全本《紅樓夢》繪本為基礎,以“生活美學”為敘事角度,從人物、生活、情感等方面進行意象切片,解讀《紅樓夢》所構建的文化盛景。

  “展覽形式設計將藝術作品、藝術裝置、沉浸式數字光影、交互式數字光影以及數字交互知識內容有機融合,使觀眾實現視聽有震撼、身體可互動、文化有收獲的觀展體驗?!绷_崇陽說,該展覽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觀眾在紅樓生活的方寸之間,窺見中國古代社會的人文百態(tài);于蓉城大地的文化沉淀中,感受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在該展覽的文創(chuàng)區(qū),更是匯集了全國有關《紅樓號》的圖書連環(huán)畫、珍藏繪圖、文創(chuàng)產品等。據介紹,未來這里將不定期舉辦“成都造”AI微短劇的拍攝制作,游客可在入口處更換“紅樓夢”妝造,演繹AI生成的劇情。

  “以前覺得非遺是‘老古董’,這次發(fā)現它也能這么潮!”成都市民張馨懿的感慨,道出許多參與者的心聲。胡一婧表示,此次“藝術游園會”上,光影藝術、數字藝術、插畫藝術等不一樣的藝術形式讓市民游客有新的體驗。“非遺不僅僅是博物館里的一個陳列,更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一種能夠沉浸式感受的體驗。”(完)

【編輯:胡寒笑】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