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2py762.cn  
logo.gif Media999 ad

盲人教授留學哈佛

文.張穎

  美國哈佛大學的師生近日都在打聽一位中國女教授,這位眼睛看不見,卻能當博士生導師的傳奇人物正在該校深造。而她的事跡已通過網(wǎng)絡傳遍了哈佛。

  她就是楊佳,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副教授,兩個月前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惟一的來自國外的盲人學生。

  -失明沒能使她離開講臺

  今年5月,記者曾采訪楊佳,那時她是新當選的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一米七二的高挑兒身材,大方得體的穿著,頭發(fā)整齊地盤在腦后,紋絲不亂,戴一副精致的眼鏡,化著淡妝,這就是初次見面的楊佳。她親切、平和、文雅,當我說話的時候,她側(cè)著頭聽得很認真,時而點點頭,時而微笑。有時我甚至有些疑惑,她的眼睛當真看不見嗎?

  29歲之前,楊佳一直很順利。15歲就考上鄭州大學英語系,19歲教大學二年級英語精讀課,23歲從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yè)留院任教。1992年,正值事業(yè)蒸蒸日上的她被“黃斑變性”眼疾的診斷書宣判了失明。

  原本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她的眼前,由霧蒙蒙到白花花,直到完全黑暗。這個過程是一場痛苦的蛻變。她的眼睛是逐步失明的,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她一邊治病,一邊堅持教書。但她總是把看病的時間安排在假期或者休息日,幾乎沒有耽誤過一節(jié)課。她最不愿意請假,怕誤了學生的課。她的視力越來越模糊,但她卻拼命地使眼睛,抓緊一切時間看書。直到眼前什么也看不見了,她仍然說:“我離不開講臺,我要當老師。”

  楊佳以前近視,一直戴眼鏡,失明后她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在走路的時候被樹枝扎傷眼睛,疼好幾天。為了保護眼睛不受外傷,她又戴上了眼鏡。家里的陳設都改為一律靠墻,怕絆著她。學會生活自理對中途失明的楊佳來說不是最難的,難在她還想教書。

  她讓父母買來了各種各樣的錄音機,看不見了就聽,就錄。她隨身裝上了袖珍的小錄音機。比如記個電話號碼,她不能用筆記了,就用錄音機錄下來。她笑道:“條條大路通羅馬”。

  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她依然寫漂亮的板書,有誰知道她貼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地丈量著尺寸,好配合寫字的右手。而為了這幾行板書,她不知在家里練了多少遍:在房門上,在硬紙板上,細細體會著左右手的配合。語音教室里本來是平面的操作臺上的各種按鈕被她悄悄地貼上了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膠布,作為記號。她在第一節(jié)課時必定要提問每一個學生,在心里默默記住每一個學生不同的聲音。下一次,她就能親切地叫出問問題的學生的名字了。她還始終保持在與人交流時專注地注視對方,事實上她是全憑聽說話人的聲音判斷他的位置的。

  -博士生都喜歡上她的課

  30歲評上副教授,編寫出版了《研究生英語閱讀》等書,開設了二十多門英語課程……你能想象出這都是楊佳失明之后做出的成績嗎?

  楊佳的學生都是博士生。他們喜歡上她的課,因為“楊老師發(fā)音很準,聲音很好聽,上課形式多樣”,她從不照本宣科,上課喜歡提問,準備了大量課外資料。她喜歡在每堂課開始的時候給學生播放當天或者昨天的英語新聞,并經(jīng)常在課間播放新的英文歌曲。學生們暗暗佩服她為每一節(jié)課所做的精心的準備。課間的時候,學生們都喜歡圍在講臺邊和她聊天。她的知識面非常廣,知道很多最新的信息。無論是英美文學、音樂,還是國際時事,博士生們和她聊得可歡了,而她也感到非?鞓。

  在中科院外語部教學質(zhì)量評估中,博士生們給她打了98分。在今年畢業(yè)的中科院第30屆英語班學生的畢業(yè)留言簿上,學生們深情地寫道:楊老師,我們無法用恰當?shù)难赞o來形容您的風采,您的內(nèi)涵如此豐富,您的授課如此生動,在獲取知識外,我們獲得了樂趣和做人的道理……

  -從教18年,她最看重的是創(chuàng)新

  楊佳說自己能始終站在講臺上靠的是一種自信,以及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她也從沒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站到講臺上我就是個老師,這時和其他老師一樣,學生要學東西,我們教他們知識。而贏得別人的認可,必須靠創(chuàng)新!

  “一個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應用知識。中科院里的博士生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是未來的科學家,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所學的東西傳達給他們,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告訴他們知識、文化、做人!

  當了18年老師的楊佳一到講臺上就如魚得水。楊佳在教學中很注重保持住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努力讓學生覺得學起來很有趣。她對這些博士生要求很高,不僅能在國際會議上流利地宣讀論文,還要能與國外同行熟練地即興交談。她創(chuàng)意的“三V”教法即Verbal(詞匯)、Voice(聲音)、Vision(形象)令學生受益匪淺。

  她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并不是盲目地創(chuàng)新,是在繼承發(fā)揚的基礎上再做出自己的特色!彼幍慕滩囊彩亲⒅匦。她認為,書不在乎長短,要有獨到的見解。至于教學方式,她也有自己的觀點:“一切為教學服務?梢酝ㄟ^別的方式!翰粚懓鍟墙惺裁瓷险n』的觀念要改。怎樣達到上課效果才是重要的,如果主要靠大家聽,也許一個字不寫也行。要不拘形式,不墨守成規(guī)!

  楊佳非常注重接受新事物,使用新工具。失明后,她不僅可以教學生聽力和口語,甚至還教英文寫作。她通過掃描儀把書、學生作業(yè)掃描進去,再通過計算機語音系統(tǒng)軟件將掃描的內(nèi)容讀出來,通過鍵盤打東西,上網(wǎng),給學生發(fā)個E-mail,都沒有問題。

  提起這些她就感慨自己很幸運,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shù)時代,可以用電腦,上internet網(wǎng),獨立地工作!瓣P鍵在于你肯不肯用別的方式,肯不肯動腦筋去琢磨。并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有很多條路,有很多選擇,有很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哈佛歸來還做老師

  9月7日,當記者撥通楊佳的電話時是美國當?shù)貢r間晚上9點,她正在宿舍里“看”書。她興奮地向記者介紹了她到哈佛后制備的新的學習設施,購買了筆記本電腦、掃描儀,特別是裝入了最新開發(fā)的第五代掃描軟件。在掃描的同時,計算機語音系統(tǒng)就能自動將書上的內(nèi)容讀出來。這樣,她可以一頁一頁地快速“閱讀”新書了。她說她已經(jīng)借了十多本書了。

  在哈佛大學,面對上千門課程,面對那么多新的信息,她非常興奮。“想學的東西太多了。我每天一早就去聽課,上到下午5點半,中午就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吃飯。晚上就在宿舍里讀書、上網(wǎng),往往要到12點多。我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睏罴颜f沒想到自己在失明8年之后能走進哈佛大學,因此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斑@里條件很好,信息很多,我要多聽課,多讀書,多學些新東西。我要努力提高自己,提高教學水平!睏罴训难芯糠较蛑饕墙逃、管理方面。她希望能在一年的時間里盡可能涉獵更多的領域。

  最新的消息,最新的技術(shù),在哈佛的楊佳每天都在如饑似渴地獲取!拔覍⒃诠饘W習一年,學成之后,我還是要回國當老師!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0.9.11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Media999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