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片|圖片庫|圖片網(wǎng)
時 尚 |汽 車|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guān)鍵詞1: 關(guān)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京劇之鄉(xiāng)”話臨清

2005年06月29日 15:30

  中新網(wǎng)濟南六月二十九日電 題:“京劇之鄉(xiāng)”話臨清

  作者 孫維華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要說京劇水平哪里最高,無疑是北京。但要說京劇在哪里最火,答案不是北京,也不是天津,而是山東省臨清市。臨清是一個棲息在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名城,京劇在臨清究竟有多火?從十多年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袁世海給了臨清“京劇之鄉(xiāng)”的稱號至今,許多京劇名家來臨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家的感覺。

  臨清“京劇之鄉(xiāng)”盛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流派、各行當?shù)木﹦∷嚾藖泶双I藝。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多次來臨清登臺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李和曾,便是在臨清唱紅進而走向全國的。此外,著名京劇劇目《陳三兩爬堂》、《連升三級》、《九江口》等均是以舊時臨清的人或事創(chuàng)作而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袁世海和李世濟來臨清演出時說:從未見過像臨清人這樣愛京劇又懂京劇的觀眾。

  臨清在全國能出十幾個京劇名家,與運河文化和臨清的京劇基層組織是分不開的。位于京杭運河的會通河和古運河交匯處的鰲頭磯,早在明清時期就是搭臺唱京劇的地方。運河邊唱大戲,是臨清獨特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位于運河兩岸的大眾公園登瀛廣場,每天都有上百戲迷趕來唱戲。其中“小樹林京劇休閑演唱組”吸引了許多城鄉(xiāng)的戲迷和京劇初學者。

  “小樹林”是臨清戲迷鐘愛的場所,也是臨清京劇戲迷“初級培訓班”的演練場。由于地點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處,許多農(nóng)村戲迷都趕來學戲、練戲。這個“小樹林”的火爆,是與邯鄲日報社的退休編輯張文舉的功勞分不開的。

  盡管張文舉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但他還是每天來這里和票友切磋,并且老伴每天推著三輪帶著樂器、桌椅板凳、茶水在小樹林服務,還經(jīng)常帶著小孫子來接受熏陶。后來,臨清地稅局退休干部的李慶臣一手組織了“小樹林京劇休閑演唱組”,并且自已花錢置辦了樂器、桌椅等設施。

  盡管是業(yè)余組織,但唱戲時應該怎樣歸派、歸路都很有講究。筆者在“小樹林”看到,樂隊的京胡誰拿起來都不想放手,排隊的戲迷不干了,“你不能老占著呀,也得讓我來一段”。按說,演奏京二胡需要一把就夠了,但很多戲迷都想上來練練手,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最多時京二胡一上就是四把、月琴三把,簡直成了京劇“交響樂”。(完)

 
編輯:陶光雄】
 


  打印稿件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