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著“言論自由”幌子的好戲

2006年11月16日 09:15

  中新網東京11月7日電 對于由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和自民黨政策調查會會長中川昭一引發(fā)的“核武論”,潘基文首次以下屆聯(lián)合國秘書長身份表示遺憾。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不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如何堅稱會遵守“核武三不”政策,但從自民黨高層如中川昭一和外相麻生太郎等不時提出應辯論“擁核”問題、連政府周二也首次揚言“有權擁有核武自衛(wèi)”的態(tài)度來看,難怪《朝日新聞》社論也隱隱質疑當局用心,中國外交部亦于周三要求日本在核武問題上采取“負責任態(tài)度”。

  安倍:只阻“官式擁核辯論”

  事實上,在《華郵》周三刊登的專訪中,安倍對核武問題的態(tài)度,也令人有言不由衷、居心難測之感。安倍在表示會防止任何“官式”擁核辯論之余,又強調他無法阻止“私人公民表達意見”。他說:“對于學者、記者等公眾來說,討論(擁核武)這事情是日本人的自由。”

  透過各式渠道(例如官員“失言”等),“提醒”公眾可討論發(fā)展核武問題,然后讓右翼發(fā)動輿論攻勢、慢慢改變社會氣氛,令公眾漸漸認同“擁核武有需要”,這時政客們就可高舉“順應民意”旗號,名正言順地討論核武了。這會否就是日本右翼政客的如意算盤?就讓時間證明吧。

  收買“市民”支持愛國教育?

  在專制國度,國民當然連表達意見也處處受制;但在民主國度,打著“言論自由”幌子操弄和制造民意,也非很難的事。日本政府昨天就承認,曾付錢給一些“民眾”在教育政策公眾咨詢會上發(fā)言提問。原來自01年前首相小泉上臺以來,日本政府搞了174場“市民論壇”,讓閣員與民眾“直接對話”談論改革,當中很多都是關于教育,例如安倍目前力倡的“集體為國”愛國教育議題。日本官員承認,中央政府曾給65位市民各付5000日圓去出席論壇。雖然他否認那是付錢找人唱好,而是“獎勵那些推動積極討論”的人,但法新社指出至少一位收錢者被要求在論壇上如是說:“我極之同意政府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會的教改政策!庇泄賳T更被指秘密預先安排“市民”的提問內容。

  昨日,日本國會一小組委員會“順利”通過了安倍的愛國主義教改方案。雖然在野黨杯葛了會議、直指最近接連有學生因校園欺凌自殺惟政府卻未予正視,但對長握政權的自民黨來說,這不過是隔靴搔癢。

  (摘自香港《明報》;作者:郭銘)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