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呼市百姓質疑高房價 漲幅全國第一堅決否認泡沫

2006年06月26日 13:58

    2006年6月14日,國家發(fā)改委、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調查顯示,2006年5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8%,漲幅較上月高出零點二個百分點。目前以出臺“國六條”為標志的中國第二輪房地產調控已經揭幕,在此之前,4月和5月份的中國城市房價漲幅并未繼續(xù)回落,反而出現反彈趨勢,因此,如何進行更有效甚至嚴厲的調控已箭在弦上。 中新社發(fā) 開元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日前,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韓志然在迎接內蒙古自治區(qū)60周年大慶城市建設媒體通報會上,堅決否認呼和浩特房價存在泡沫。

  他舉出一組數字:“十五”期間,呼和浩特市經濟增速達到近30%,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2001年至2005年,相應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6182增長到12500元;人口也由2001年的78萬增加到158萬,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的的比重達到了43%,并且以每年8萬至10萬人的速度增長。韓志然承認,呼和浩特房價增速過快不是一件好事,但呼和浩特的實際情況,一是主動性住房需求增大,2005年呼和浩特城鎮(zhèn)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4.8平方米,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7平方米;二是經濟快速發(fā)展,外來人口增加住房市場需求量大;三是目前房價增速較高是與過去房價基數有直接關系,2005年每平方米2400元,在全國37個大中城市中排第35位。

  然而此言一出,即遭質疑。不少市民均表示:“房價太高,無法承受!卑凑宅F有的工資標準“不吃不喝10年也買不起一套房子”,經濟適用房大多遠離市中心,除非離單位很近,否則不會考慮。根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5年呼和浩特市房價漲幅位列全國第一,并且連續(xù)3個季度漲幅超過10%。今年1月至4月,呼市商品住宅又以13.5%的同比漲幅,位列全國房價漲幅“三甲”。4月份,該市商品住房價格同比漲幅達14.9%,位列70個大中城市之首。其實在媒體通報會之前,已有媒體直指呼市地方政府借“有形之手”為房價上漲推波助瀾,以地生財。

  2004年,呼和浩特市商品房均價為每平方米1600元左右,這引起了一些政府領導的擔心:低房價很難吸引大開發(fā)商,制約了城市建設;偏低的地價也造成房地產開發(fā)商利潤空間過大。為此,呼市在2004年底把土地收儲中心調整為政府直屬機構,還專門從北京引進一家專業(yè)公司作為土地運營顧問,進行土地價值評估拍賣和招商活動。2005年,在專業(yè)公司的幫助下,呼市通過“招拍掛”出讓土地8000多畝,土地價格從2004年底的每畝30萬元左右提升到50萬元以上,最高達到300萬元。市政府的土地凈收益超過4億元。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也從2004年的每平方米1590元陡然升到2005年的2400多元。

  一方面是投資建設大盤豪宅得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呼市目前僅急需經濟適用房的家庭就達2.2萬多戶。從2005年1月至11月呼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分析材料上看到,每平方米單價2000元以下的住房登記銷售11044套,2000元以上的住房登記銷售953套。這種懸殊的對比基本上反映了呼和浩特市居民住房消費水平和需求。

  而在今年5月舉行的呼和浩特市大型房交會上,住房售價每平方米2000元以下的與會開發(fā)商只有兩三家。

  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地方政府對于GDP的追求依然有著很深的情節(jié)。而以大盤豪宅為代表的房地產投資對于地方GDP的增長則有著很強的作用。雖然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6182增長到12500元,但是可支配收入并不高。目前高檔住房大量空置,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因房價上漲過快而買不起房,這兩種現象并存,理應引起深思。另外,也有地方高級別官員表示,內蒙古經濟的快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同時,消費需求仍不活躍的情況也是事實,大項目大投資對人均收入的影響并不十分顯現。(龔國軍)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